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ARBI中文网

你的位置:DAD中文网 > ARBI中文网 > 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

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

发布日期:2025-01-03 19:40    点击次数:113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78年发表第1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到1985年12月发表第6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取代前面的第3辑),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旨在为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指导的概念框架。这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为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建设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开始冲击财务会计原有的概念和原则,对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日益受到会计界和其他领域人士的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者越来越感觉到已有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会计师向外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概念公告来弥补和修订以前各辑公告的不足。于是,在第6辑概念公告发表之后的15年,FASB终于打破沉默,在经过10年的酝酿和反复讨论后推出了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fresh-start measurement)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发挥利息法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   一、新公告出台的背景——近年来FASB等在改进会计计量问题上的努力   大多数会计计量都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比如已收到或已支付的现金、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是,当会计师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值时,常常会转而使用估计现金流量来决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帐面金额。由于这类现金流量通常发生在未来的一个或多个期间里,这就自然引出一个问题:会计计量应该反映这些现金流量的现值还是没有经过折现的总和?在1988年10月,FASB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开始考虑在会计计量中更广泛地使用现值技术。虽然在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10号意见书(1966)之后,已经有好几份会计公告引入了现值技术,但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有一些文告,本来可以使用现值技术,却没有使用。FASB把现金流量和现值作为一个项目专门考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值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作为一个恰当的计量工具以及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到1990年12月,FASB发布了一份讨论备忘录——《现值会计计量》(Present Value Based Measurements in Accounting),确定了该项目的三个阶段:   a、决定项目欲达到的程度和目的;   b、识别哪些领域需要制定新的强制性会计文告;   c、制定新的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FASB在1990年12月到1999年12月间共发布了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15份涉及确认和计量问题,11份涉及现值技术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委员会逐渐认识到过去的FASB第5辑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并没有回答使用现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第5辑概念公告提出了5类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使用的计量属性,它们是: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结清)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折现值)。其中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实现净值3种属性主要用于初次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各期的新起点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主要用于初次确认和以后各期的摊销或分配;而现值计量属性主要是作为一种摊销方法,在某项资产或负债得到确认并按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进行了计量之后使用。   1996年2月,FASB在1990年讨论备忘录的基础上发布了一份题为《以现值为基础的计量:对讨论意见和技术问题的一个分析》(The FASB Project on Present Value Based Measurements,an Analysis of Deliberations and Techniques)的特别报告,分析了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计算现值时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和利用利息法进行摊销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1997年6月,FASB发布了一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征求意见稿——《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经过广泛地征求意见和辩论,FASB在1999年3月发布了第二份征求意见稿——《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第二稿与第一稿相比,在一些重大问题和立场上都做出了修正,包括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技术的目的和企业资信状况在负债计量中的作用等。   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在积极地考虑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问题。例如1997年4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ASB)发表了一个工作稿——《财务报告中的折现》(Discounting in Financial Reporting)。“G4+l”集团(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就现值问题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现值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把现值计量纳入工作计划,目前还拟单独就“新现”制定一项会计准则。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只有FASB才把现值在会计计量中的目标和理论基础上升到概念框架的高度,并进行了长达10年的探索和研究。   今年2月,FASB正式发表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其结论适用于那些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后续的摊配技术;显然,对于那些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或其他资产的可观察市价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应以现金、资产或市场观察值为基础,而不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这辑公告可以被看作是原先第5辑公告在会计计量问题上的补充和完善,不对第5辑公告构成否定和替代关系。   二、现全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   会计师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必须解决计量目的和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按照传统的会计惯例,会计计量通常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比如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当会计师无法获得这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的信息时,只能转而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由于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发生在未来的较长或较短、单个或多个的期间里,那么计量时应该对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处理还是只做简单的算术加总?第7辑概念公告认为,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捕捉和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使用现值计量的情况下,投资者看不出明天的1000元现金流量和10年后的1000元现金流量之间有什么重要区别。由于现值计量能够区分出那些容易被人误认为相似的不同的现金流量,所以与未折现的现金流量相比,以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的会计计量能够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从数学上讲,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和利率的结合都可以用来计算现值。然而,现值本身不是会计计量的目的。仅仅使用某个随意的利率对一系列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到的现值只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非常有限甚至是误导的信息。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现值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第7辑公告把这种属性称为公允价值,它是指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   近年来,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虽然1984年的第5辑概念公告没有明确使用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公告所界定的一些计量属性在实质上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例如在初始确认时,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据,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额(历史成本或收入)通常被假设为公允价值的近似数;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也都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之内;只有可实现净值和现值,该照第5辑概念公告的定义,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告指出,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换言之,现值计量应该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如果有的话)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这些能够捕捉到不同资产(即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的经济差异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是对一系列在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2)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3)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4)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5)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例如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   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是,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最优估计与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预期的基点与真实市场(如果有的话)中的其他市场交易人是不完全一致的,换言之,特定的企业相对其他交易人常常具有特定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这种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存在,会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最优估计与其公允价值产生差异。比如企业管理当局对该项资产(或负债)的使用(或清偿)具有同其他市场交易人不同的打算和意图,或者管理当局具有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或者掌握某些特定的信息、商业秘密和程序,能够在未来实现与其他市场交易人预期所不同的现金流量,等等。显然,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或负债,那么它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可以在资产实现或债务清偿时体现在企业盈利之中。反之,如果企业使用非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那么它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将直接体现在资产或债务的初始确认之中。   有人认为,用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最优估计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更符合财务报告的第二目标(即提供对估计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他们的理由是管理当局对最可能的未来现金流入(出)量的估计比公允价值更有助于投资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然而,持这种主张的人没有看到,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最优估计并没有传递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在不确定性方面的信息,而这正是财务报告的第二目标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这种计量排除了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承担不确定性的价格(风险收益)以及市场参与者用来评价未来现金流量的假设。   作为一种价格的公允价值,它为现金流量和利率在现值计量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意义明晰的目标。相反,其他所有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在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随意和武断的因素。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资产盈利率对债务的成本累计计量是合适的,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主张使用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理论基础来判断。支持这些备选方案的人常常以企业管理当局打算如何使用一项资产或处置一项负债的意图为基础来判断一种计量目标的可接受性。然而,一个单位在现行交易中必须按照市场价格来取得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而不论其管理当局的意图和期望如何。   当然,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现值计量的目标并不排斥使用建立在管理当局的期望基础之上的那些信息和假设。从实务操作的角度看,企业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时通常并不清楚其他市场参与者在评估该资产或负债所使用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其他市场参与者会采用相反的假设,那么采用企业自己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假设进行估计就与公允价值不相矛盾。但如果有这类证据存在,那么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假设以便与市场保持一致。   三、现值的计算方法——传统法与期望现金流量法   (一)总的指导原则   第7辑概念公告对比了两种计算现值的方法——传统法(Traditional Approach)和期望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Now Approach)。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以用来估计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告认为,无论是哪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应该遵循以下4条指导原则:   (l)在可能的程度内,对未来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该反映对有关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市场参与者在决定是否通过公允的现金交易来获取一项资产或一组资产时必须要考虑的。   (2)用来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所内含的各种假设应该与估计现金流量时所内含的假设相一致。否则,一些假设的影响将会被重复考虑或者被忽略掉。例如,12%的利率可以被用于贷款时的合同约定现金流量(Contractual Cash Flows),它反映了这笔贷款未来特有的违约风险;但同样的12%不能用来对这些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因为这些约定现金流量中已经包含了未来违约相对应的风险溢酬。   (3)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不应受主观偏见和其他与被估资产和负债无关的因素的干扰。例如,如果故意低估净现金流量,以增强某项资产未来表面的获利能力,就会使计量产生偏差。   (4)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该反映可能结果的范围,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最可能、最悲观或最乐观的金额。   (二)现值计算的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   现值计量始于一系列的未来现金流量,但现有的会计准则在对现金流量详细说明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些现值计量使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不能获得时,有些便采用最可能金额或最优估计现金流量。   用传统法计算现值时,通常只使用单一的一组估计现金流量和“与风险成正比”的单一利率。显然传统法总是假设一个单一的利率就能够反映对未来现金流量和相应风险溢酬的预期。第7辑概念公告希望会计师能在某些计量上继续使用传统法,因为在有的场合,传统法简便易行,况且对那些只具有合同约定现金流量(Contractual Cash Flows)的资产和负债,传统法和那些市场参与者对资产和负债的表述是一致的,其最终结果并无区别。   但是,传统法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利率,而要选择这样一个“与风险成正比”的利率至少需要同时识别、比较和分析两个东西,一是待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二是市场中存在的、具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特征的另一项参照性资产或负债。所以传统法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计量问题束手无策,比如某项非金融资产或负债并没有市场价格,在市场上也找不到类似的参照物。   为了解决传统法遇到的问题,FASB在第7辑概念公告中提出期望现金流量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现值计量方法(当然首先要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与传统法不同的是,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例如,一项现金流量有100元、200元和300元等三种可能,其概率分别是10%、60%和30%,那么期望值则为220元。同样道理,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现金流量的时点也具有不确定性的场合,这些都是传统法难以恰当解决的问题。可见,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优点在于它把计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   以前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传统法所固有的局限难辞其咎,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通常都是不确定的,很少是那种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由于期望现金流量法能有效地处理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时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所以在第7辑概念公告中得到FASB的推荐。实际上,在目前的会计实务中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期望现金流量法的思想痕迹,例如对退休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的计量、对某些保险责任的计量、对长期资产减损的计量、对一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估计等等。   不过也有人并不认为期望现金流量法能够如实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真实情况。例如有一项资产或负债可能产生两种未来现金流量:90%的概率是10元,10%的概率是1000元。这时的期望现金流量为109元,显然不能恰当地代表最终可能收入或支付的金额。   面对这样的诘难,FASB的辩解是: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技术的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虽然前面例子中的10元是最可能发生的金额(90%的概率),但它不可能是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因为它没有反映出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相反,市场交易人会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更接近109元而不是10元或1000元,没有人会在市场上以10元的价格出卖这项资产,也没有人愿意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这项资产。   四、现值在负债计量中的应用   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现值在债务计量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前面提及的资产计量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债务的计量同样适用。不过,有时候债务计量会遇到一些与资产计量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够找到债务的公允价值。当我们使用现值技术估计一项债务的公允价值时,可以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我们在当前取得该资产可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资信状况相当的另一实体让渡该债务。   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计师们通常需要估计出这样一个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其他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这样,问题就变得和资产计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了。比如,来自一笔贷款的收入就是贷款人将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的许诺作为一项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同样,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该证券在市场上作为一项资产交易的价格。   使用现值技术对债务进行计量时,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要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FASB认为,对一项负债最具相关性特征的计量应该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因为把企业的该项负债作为资产的债权人在决定它愿意支付的价格时必然会考虑该企业的资信状况。当企业为获取现金而借债时,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企业的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例如两个企业都承诺在5年后偿还500元,那么资信状况好的企业现在就可获得374元(利率为6%),而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现在只能获得284元(利率为12%)。两个企业都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初始确认的计量基础,那么它们的债务价值分别是374元和284元,其差额反映了两个债务人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它们的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   如上所述,企业资信状况对其负债计量的影响通常在利率的调整上反映出来,这一点和传统法下对资产计量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它尤其适用于产生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负债的计量。不过,如果要反映资信状况对其他类型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时,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有效。具体来说,企业的一项负债意味着该企业必然发生向外的现金流出,从概率的角度看,这笔现金流出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一个可能的取值范围。如果流出金额很小,违约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流出金额很高,违约的概率也就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量负债的现值(公允价值),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   尽管企业的资信状况的作用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其借款利率或借款金额之中,也体现在其他企业买卖该企业贷款所愿支付的价格之中,但仍然有人质疑,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应该反映其资信状况的影响和变化情况?他们认为负债计量的目的不同于资产计量的目的,负债计量的重心应放在企业的义务上,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报表使用者。按照这些人提出的计量方法,两个拥有同样偿还义务担资信状况相差甚远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将报告出相同金额的债务现值。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会计公告采纳了这种方法,如第7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第106号准则公告《雇主对退休后养老金之外其他福利的会计处理》。   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存在理论和逻辑上的漏洞。FASB在概念公告中为坚持公允价值的计量目的而辩解道: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来证明,对于一些负债(如现金贷款)的初始计量应包括企业资信状况的影响,而另外一些负债(如担保负债或一些类似项目)的初始计量却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在初始计量或新起点计量时,负债的帐面数应反映其他因素而不反映其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没有理论可以说明,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属性不能用于以后的新起点计量。   还有人认为,企业资信状况变化的信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决策不相关。在他们看来,在新起点计量中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会产生令人混淆的结果。如果债务计量中包括了资信状况的变化,在新起点计量法下,资信状况的恶化必然引起负债价值的下降,而负债价值的下降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上升,这个结果显然违反常理——怎么一件坏事(资信状况恶化)反而导致一个好的结果(所有者权益增加)?   公告认为,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反映的是两类权益人(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索取权的相对变化。企业资信状况恶化,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就会下降,按理说股东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就会上升。但不一定,因为股东剩余索取权价值本应增加的金额很可能被资信地位下降引致的损失抵消掉。所以借款人资信的变化必然改变股东的权益价值,反之亦然。   公告还认为,如果在负债计量中不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那么就难以反映不同债务之间的经济差异。比如一个企业有两笔债务,一笔是在企业资信状况很好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利率很低,另一笔是在现在已经恶化了的资信状况下发生的,利率也较高。现在要对这两笔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做新起点计量,如果公允价值中不考虑企业资信地位的变化,那么我们就难以看出这两笔负债之间的差异。   五、现值技术与会计摊配——利息法   第7辑概念公告专门讨论了现值技术在会计摊配程序中的应用。大多数会计师熟悉的是溢价或折价摊销时使用的利息法,实际上这类技术在会计中有广泛的应用,FASB的好几个项目都对摊配中的利息法进行了研究。   新起点计量与会计摊配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当前所有的信息和假设基础上全面充分地反映一项资产或负债的3种变化:(1)资产的物理损耗(或负债的减少);(2)一些估计的变更;(3)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后者可以反映第五种变化,部分地反映第2种变化,不能反映第3种变化。   从原则上看,所有会计摊配的目的都是报告资产和负债在某段时间内的价值、效用和实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从程度上看,会计摊配试图把资产或负债的这些变化与真实世界中的某种可观察现象联系起来。利息法的实质就是把某项资产或负债报告金额的变化和一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种摊配方法都只是用于反映——而不是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并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理论来指导不同摊配方法的选择,只能随具体情况而定。FASB认为,如果资产或负债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使用利息法作为摊配程序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1)该项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借贷行为;   (2)相似的资产或负债也是采用利息法进行摊销的;   (3)该项资产或负债存在一系列关系密切的特定的现金流量;   (4)对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是以现值为基础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利息法的使用都是以合同约定现金流量为基础并假设一个不变的实际利率。第7辑概念公告认为,利息法的使用应包括对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的机制,因为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往往与原先估计的金额和时点都存在差异。如果在摊配中忽略这些差异,难免在财务报表中出现现金流量形态和摊销形态不相匹配的尴尬。对最初的现金流量金额和时点的估计发生了变化,应该在摊配的利息法或新起点计量中及时反映出来。在利息法中反应估计现金流量变化的方法有三种选择:   (1)未来法(Prospective Approach):这种方法根据帐面金额和未来期间现金流量计算出一个新的实际利率。   (2)补正法(Catch-up Approach):根据修正后的估计现金流量和原来的实际利率(折现率)调整帐面金额至现值。   (3)追溯法(Retrospective Approach):根据最初的帐面金额、到目前为止的实际现金流量和估计的今后现金流量重新计算出一个新的实际利率。再根据这个新的实际利率和修正后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值把现在的帐面金额调整至现值。   FASB推荐第2种方法,因为它满足利息法“把某项资产或负债报告金额的变化和一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内在要求,而且执行成本不高。在补正法下,只要估计现金流量不变,资产或负债的帐面金额就等于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初始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第1种未来法不能反映出估计现金流量的变化,其信息也缺乏决策相关性,用这种方法推导出的新的实际利率与初始确认时的利率、现在市场利率都缺乏关联,资产负债表中的帐面余额除了表示它是一个“未摊销金额”外别无它用。第3种方法虽然已经被一些会计公告使用,而且一些人也认为它是三种方法中最精确和最全面的方法,但由于使用这种方法需要非常详细的关于过去现金流量的记录,执行成本很高,不一定符合成本收益原则,所以在第7辑概念公告中没有把它作为推荐方案。   六、简短的结论和评价   FASB最新发表的这辑概念公告对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包括(a)确定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b)为现值的使用,尤其是在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或者时点以及两者同时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使用现值技术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诸如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反应各种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经济差异以便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为了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相关信息,现值必须能够体现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现值计量的唯一目的,但它并不排斥建立在企业管理当局预期基础之上的那些信息和假设;使用现值的会计计量应该反映出各种估计现金流量具有内在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期望现金流量法比传统法能更好地捕捉不同现金流量之间在数额和时点等方面的不确定程度;对负债的现值计量与资产的现值计量虽然在一些具体技术上不尽相同,但它们的计量目的是一样的,而且在负债公允价值的计量时应该考虑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摊配程序,利息法的实质就是把某项资产或负债报告金额的变化和一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果估计现金流量的时点或数额发生变化,而该事项又不适用于新起点计量,那么在采用利率法进行摊销时应采用补正法,即把帐面金额调整为修正后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初始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等等。   第7辑概念公告的正式发布并没有完全消除一个存在已久的担忧,那就是在会计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作为计量目的,具体到这一辑公告,是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作为计量属性,这样的信息可能更加满足相关性的质量特征,但是否符合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呢?   FASB认为,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象期望现金流量法这样的方法使现值技术在原先被认为不适合使用现值计量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和扩展,与未折现的现金流量信息相比,现值计量不仅更具相关性,而且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虽然FASB强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财务会计和报告中的实务问题,其正式发表不意味着对目前仍然具有效力的准则公告的改进、修订和解释,但是,作为今后准则建设的方向和工具,第7号概念公告已经向人们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即公允价值和现值这两个概念将在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计量环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Powered by DAD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